欢迎来到文稿汇,文稿写作交流请添加客服VX:yimishu

注册/登录| 网站地图

搜索
推荐范文分类
热门标签:

在重庆市教育大会上的发言摘登(市委教育工委和市科技局)

日期:2025/01/21 11:14作者:人气:

导读:11月19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大会期间,市教委、市科技局、沙坪坝区、丰都县、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安汽车公司等八家单位,分别围绕加快...



11月19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大会期间,市教委、市科技局、沙坪坝区、丰都县、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安汽车公司等八家单位,分别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构建校家社协同大教育格局、加快“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重庆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现将经验材料予以汇编。



全市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之一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贡献教育力量

市委教育工委 市教委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教育有作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023—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3次肯定寄语重庆教育工作,为历史之最。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5%,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西部第一方阵。

一、聚焦党建引领,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把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贯穿各领域各环节。一是党的领导聚合力。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不断健全。二是基层党建添动力。落实“885”工作机制要求,建立高校“一把手”例会制度,高校党建“双创”单位数量居西部第1。创新实施中小学校党建质量提升“五双工程”,经验成效获全国推广,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不断健全。三是立德树人提效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行动,构建“1458N”红岩思政育人体系,创建国家级劳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试验区等21个,劳动教育工作指标完成度居全国第1,思政工作经验6次在全国推广,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不断健全。

二、聚焦人民至上,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坚持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一是“有学上”向“上好学”加速转变。全力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建立“人口+学位”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6%、全国第6,中小学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超过80%,优质高中资源覆盖率达75%。丁薛祥副总理来渝出席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为直辖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最高规格会议。二是“有保障”向“更完善”加速转变。健全“学段、学校、群体、项目”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近五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67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618万人次,贫困家庭子女失辍学“动态清零”。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农村户籍考生录取率较2018年增长5.4%。三是“好就业”向“就好业”加速转变。出台推动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就业创业15项政策措施,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重庆在全国性会议交流5次。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重庆。

三、聚焦支撑有力,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是高能级教育供给更有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层次,新增高校6所,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学科增至80个,其中1个学科排名进入前1?,系西南地区高校首例,建成国家级育人平台10个,国家级人才达到752人次。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审核通过率全国第一。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分别达到13个、18个,授权点分别达到141个、497个。二是高技能人才供给更充沛。教育部、重庆市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改革试点,升格职教本科2所,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院校10所(全国第6、西部第1),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87%,为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贡献70%以上新增劳动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改革获首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铜奖。三是高水平科技供给更有效。实施高校科技创新提级工程,建成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3个,高校领衔承担全市90%基础研究项目,西山科技成为我市高校孵化的首家上市企业,纳米时栅、海扶刀等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大力实施教育强市“区县行”“企业行”,区县“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走访近 2000家企业,梳理解决企业技术问题600余条,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聚焦改革求变,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一是数智赋能教育形成实战能力。搭建“135E”数字教育建设体系架构,纵深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教育数字化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选树为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并全国推广。二是区域教育协同产出实用成果。实施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十大行动,共推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92个、共建学科项目65个、共结双城联盟39个,25.8万余人享受同城化政策。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和渝哈教育协作,三地学校实现“千里同上一堂课”。三是教育对外开放取得实际成效。“留学重庆”成为首批面向全球推广的重庆品牌,教育部、重庆市联合设立全国首批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积极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建成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69个、“职教出海”项目22个。

下一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依托部市共建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锚定教育强市总目标,聚焦五个发展定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推进八项专项行动,着力打造系列标志性工程,力争到2027年,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9年,教育强市建设实现重要突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市,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全市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之二

以产业创新引领高校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以“416”为牵引,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一是构建创新平台矩阵。支持高校参与建设重庆实验室,建设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5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3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二是搭建前沿交叉平台。挂牌运行重庆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伦茨?克劳斯在研究院设立中国首个工作站。三是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超瞬态实验装置加快推进,前瞻谋划精密位移测量等科学装置。

二、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梳理我市未来5—10年科技创新突破点,构建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一是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支持高校牵头和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市级重大(重点)专项,市科技局与市教委每年共同出资4000万元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二是加强载体建设支持高校参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1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参与产业创新综合体、技术创新联盟17个。三是突出校企合作。支持高校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高校年均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超8000项,金额超20亿元。校企联合研发高性能车载AI智能计算平台、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等一批重要成果。

三、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突出需求牵引与技术进步协同发力,推动高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有效衔接,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等改革,打造“智汇攻关”“成果快转”等一件事场景应用,2023年度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943件、位列全国第5、西部第1。二是健全孵化体系。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提质升级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明月湖科创园、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建设,西山科技、清研理工等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涌现。

四、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

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会同市教委等出台《关于深化重庆市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一是优化项目管理评价。深化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结题备案制改革。二是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构建服务导向型评价模式,建立16套项目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强化成果转化评价。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费”“以权代股”等试点。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部署,以产业创新引领高校科技创新,从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人才引育与科技创新融合、强化科技教育产业融合、强化开放合作融合等四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力争到2027年,高校科技创新显示度、贡献度、活跃度显著增强,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升。

     本文转载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