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04 08:33作者:人气:
在“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伟大征程全面开启、“决战三季度,确保全年胜”攻坚战持续加力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相关会议精神,对我市纵深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和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聚焦关键重点,强力攻坚突破,夯实发展根基,厚植竞争优势,为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破局起势培育强大内生动力。
刚才,朱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分析了我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并结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系统安排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实施路径、推进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做好下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朱书记的讲话要求,我再提三点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坚持、三个加快”。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更宽的新赛道新空间,形成更强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要提质增能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要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力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特别是要抓好天冠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浙大、郑大的战略合作,加快张仲景实验室、张衡实验室筹建步伐,着力提升自主创新的支撑力、爆发力、引领力。
要以21个产业链为重点,聚焦优势技术领域,提升中试熟化能力,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两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比如,今年6月,我们成立了有3位院士领衔的东方光微研究院,这对于打造千亿级光电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深化政企院合作,强力推动光电产业在规模体量、科技含量、发展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二要培优育强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要鼓励防爆、牧原等大型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攻关行业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核心技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探索开展各类创新活动,着力打造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要复制推广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模式,加快建设中关村智慧岛,做大做强南阳科技大市场,发展壮大卧龙众创空间等,着力打造“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链式孵化体系。比如,乐凯华光新研发的氧化硅高阻隔膜绿色包装材料,对水分、氧气阻隔性非常好,解决了食品包装储存需添加防腐剂的问题,可延长保质期半年以上,同时能够通过表面涂层显示温度变化和食品新鲜度,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这类创新型企业,要优先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三要改革调优创新机制。今年5月,省委出台了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及10项配套措施,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必须吃透精神、抓好落实。要革新项目管理方式,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遴选方式,健全首席专家负责、经费直通车等攻关机制,实行“项目经理人+技术顾问”管理和“里程碑式”考核制度,赋予科研单位、科学家更多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活力。要革新金融支撑举措,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积极引入担保和保险机构,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短缺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革新效果评价办法,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破除“四唯”倾向,推动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提升科创人员的能动性。
二、坚持把教育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各类教育发展质量,努力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在高等教育上求突破。支持南阳师院、理工学院等高校加强学科建设,鼓励采取撤、调、培、增等办法,优化学科设置,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张仲景国医大学建设,跟踪落实校名争取、大学申报等事宜,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评审,力争年底前得到批复。要提升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支持在重点优势领域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要在职业教育上创特色。重点围绕产业办学,加大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以河南工院、河南经管学校、南阳农职院、南阳医专等为重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开设有需求、有出路、有前景的专业,解决好我市职业教育“有高原、没高峰”的问题。要引导企业办学,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动市内35所中职学校与市内外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响南阳职教品牌。
三要在义务教育上提质量。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要坚持“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并举,全力消除“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蛋糕”,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切实守住教育公平底线。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积极构建学生全面兼具个性发展的培养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坚持把人才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建设中部地区人才强市
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和“诸葛英才计划”,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一是以求贤若渴之心重才引才。要注重高端人才引领,以院士小镇为依托,积极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落实“一人一专班”“一人一方案”“一事一议”等政策措施,以实际行动留住人才。要注重急需人才引进,树立“投行思维”,坚持“按图索骥”,开展“揭榜招贤”,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落户南阳。要注重青年人才回引,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行动,吸引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回南阳创业就业,努力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宛实现事业腾飞、人生出彩。
二是以海纳百川之怀育才养才。深入开展“七大行动”,着力建强“四支队伍”,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人才“雁阵”。要建强党政人才队伍,持续实施事业单位青年大学生储备计划和“墩苗育苗”计划,加大年轻党政人才培育力度,打造干部人才的“蓄水池”。要建强企业家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企业家队伍壮大工程和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专业专注、敢于创新、担当奉献的新时代“宛商”队伍。要建强科研人才队伍,大力实施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本土科创人才和产业领军团队。要建强高技能人才队伍,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着力培养一批“豫宛工匠”。
三是以伯乐相马之举用才服才。大刀阔斧地破除一切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让人才放手施展才华、放情逐梦未来。要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职务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的用人自主权,真正让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要加强人才激励奖励,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技术有偿转让等方式参与要素收益分配,真正让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名利双收”。要落实好人才引进各项政策,帮助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等具体问题,让他们安身干事、安心创业。
四是以筑巢引凤之策聚才留才。用好用活“全职+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人才奖励补贴、项目申报、安居住房等事项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结,为各类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要营造一流人才环境,全力打造崇尚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以重视人才的“温度”点燃人才奋斗的“热度”,为“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转载自南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