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02 16:37作者:人气:
临邑县兴隆镇立足实际打造“兴隆红·为民”镇域服务品牌,以夯实基层组织为保障、以引聚人才为支撑、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严守绿色生态为底线、以丰富乡村文化促活力,深挖党组织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精神、先进典型模范带头意识,持续深化为民服务理念,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突出党建引领
为民服务有“力度”
搭建为民服务组织体系。擦亮“兴隆红·为民”服务品牌,创新打造“1+10+N”的组织架构,即:“1”个镇党委,“10”个为民党建联合体,“N”个党员(志愿者)中心户。同时,发挥1429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47个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强服务。
推动基层组织提质增效。做实农村党建联合体、开展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镇9个为民党建联合体、1个产业党建联合体,有效带动47个农村党支部,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党委书记讲党课、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活动,进一步强化龙头作用,抓实为民组织建设。
做实党员(志愿者)中心户模式。全镇推选出党员(志愿者)中心户553户,探索形成“党支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中心户”的三级基层服务网格化体系,搭建基层党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流程管理,织密镇域基层红色服务队伍。
构筑聚才高地
为民服务有“热度”
坚持广引栋梁。实施柔性引才,举办“人才兴隆”工程赋能乡村振兴启动仪式暨首届“青年兴·事业隆—兴隆论坛”,为高层次人才颁发“博士之家”牌匾。创建思政小院、双创小院、教育小院、农业小院,聘请在外高层次人才为首席顾问,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结对帮带协议等4项。发挥在外人才牵线搭桥作用,吸引有志青年、在外人才投资兴业、反哺家乡。
坚持头雁领航。抓实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组建基层党组织、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三个带头人”队伍,利用兴隆镇“2456”党员教育模式,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依托乡村特色种植、“三类地”开发利用等产业优势,以产育才、以才兴产,厚植乡村振兴人才优势。
坚持广育雏鹰。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来抓,自2017年以来,常态化开展“兴隆镇金秋助学暨教育发展基金捐赠活动”,资助学生811名,发放助学金174万余元。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团委制定“青鸟计划”,组织在校高校青年人才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加油助力。
▲兴隆镇成功举办首届“青年兴 事业隆”兴隆论坛
夯实产业基础
为民服务有“深度”
夯实农业基础。深化特色种植,打造“一带一链”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金银花、红花、白芷等中草药特色种植。释放土地黄金效益,“四三三”模式助力农用地规模化经营,玉米密植、滴灌技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央视媒体推介。
聚强工业优势。坚持项目为王,挂图作战,靶向发力,融入济南。全方位推动总投资10.96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开工纳统,用一个个巍然林立的钢筋铁骨挺起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坚持以经济发展反哺民生,改造提升中心卫生室2处、暖心食堂3处,“生态宜居水韵兴隆”地域名片不断擦亮。
提升服务业水平。投资200万元配套建设兴隆镇就业创业中心,通过“村企合作”模式,构建起以镇级就业服务中心、中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建联合体劳务服务合作社为三级框架,融合村级就业服务信息员在内的“3+X”服务体系,有效带动263名群众实现稳岗就业。
▲兴隆镇红花中草药特色种植项目喜获丰收
做足生态文章
为民服务有“亮度”
擦亮水系小镇特色名片。立足土马河这一千年古河道,实施河道清淤、建设景观桥、修建沿河路、绿化美化,建成了集文化、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土马河湿地公园。以镇驻地为中心,沿省道242、团结路打造“一点两线”美丽乡村风景线。
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抓手,聚焦“八清零一提升”,聚合人力、物力、财力,部门联动,党群并肩,季度观摩,清理整治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三大堆等。紧抓三夏三秋节点,大力宣传秸秆还田、秸秆禁烧等农业环保知识,守牢生态底线。
持续完善镇村配套。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农村雨水管网、农村街巷道路等;实施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工程,持续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危房改造工程,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兴隆镇小城镇夜景
弘扬乡风文明
为民服务有“温度”
传承非遗文化匠心。重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多渠道、经常性开展戏曲文化交流。建立“一勾勾”戏曲文化传承中心和文化教育工作的结合,全年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110余场次,通过以老带新,培养30余名学生登台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讲好本地红色文化故事。兴隆镇田口村党支部是全县第一个党支部。利用田口村、兴隆历史文化展厅,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红色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荫凉地”“朝阳区”“红板凳”为特色品牌,先后开展“胡同有理”“麦田有理”等系列宣讲以及“非遗传承有我在”、书画进万家、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涵养积极向上的和谐文明乡风。
▲举办2024年兴隆镇文化惠民演出
“德州改革”微信2024年第20期
供稿单位 | 临邑县委改革办 临邑县兴隆镇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