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9 19:09作者:人气:
点击↑蓝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在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之际,城市也需要厘清思路,拿出城市气度,拟定城市策略,避免陷入一窝蜂式抢人才的误区之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城市之间人才争抢趋于白热化,有其必然性。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在逐渐消减,劳动力供给形势整体发生变化,大量的人才引进、人力储备可以有效改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倒逼城市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相比于资金、政策,人才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某种程度上,人才的争抢源于产业升级造成的人才稀缺。
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城市大兴“招贤纳士”之风,拿出真心实意去招才引才,这是好事,但在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之际,城市也需要厘清思路,拿出城市气度,拟定城市策略,避免陷入一窝蜂式抢人才的误区之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要避免虚幻的人才焦虑,不能简单把高能力等同于高学历。看看不少城市端出的引才措施,往往都是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激励。这就延伸一个问题:高学历是不是等同于高能力?高学历者就等同于高端人才?显然,未必。当下,造成人才紧张的主因是产业升级,哪些产业需要怎样的紧缺型人才,这些人才更需具备哪些能力,这不能简单用一纸学历来界定。当全国范围弥漫起人才争抢的火药味,压力氛围也容易给一些城市造成人才储备的焦虑,被动卷入,盲目跟进,实际缺乏留住人才的土壤,单纯降门槛最终也留不住人,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不说,也容易留下抢人拉动房地产市场的话柄。
其次,引进“外才”的同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需要人才,这些人才从何而来?奉行“拿来主义”,给政策、送户口,甚至花重金把人才引进来为我所用,当然是简单、立马奏效的方法,但是从长远看,除了一小部分尖端人才靠“抢”靠“挖”,更多的直接与产品与服务打交道的高端人才需要内部培养、本土培养。相比于外来的“和尚”,本土人才对城市对行业对企业具有更高的黏性,更熟悉环境,更具有实操的经验,更具有从业的稳定性。
再次,注重高端人才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中端人才和基础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高端,即便是高端人才,他们的背后也需要庞大的团队提供支持。总而言之,人才是一个体系,除了塔尖,还需要夯实塔身和塔基,这就需要城市在加大高端引智的同时,也要给中低端人才营造城市的归属感,优化人才结构配比,让人才形成聚合效应。
城市之间的人才之争肯定还会继续下去,各种优惠政策还会竞相登场,当城市之间对中高端人才给出的优惠地域差越来越小时,城市的聚焦点应该向如何留住人才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把人才吸引进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人才落地生根并对城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留住人才不是简单地拼政策,城市本身是否宜居宜业,特别是整个城市的产业生态环境如何,这些才是更大的考量因素。因此,城市引才首先要做好做优自己的大环境,具体到招才引才时,在增强主动意识主动作为的同时,不妨学习借鉴大型猎头公司的思路,用更广的思路、更科学的方法,优化细化选才用人的标准,确保人才标尺本身的务实、客观和精准。
Copyright © 2017-2021 WENGAOHUI.COM 文稿汇(东城米老鼠设计工作室) | 备案号:粤ICP备2023057653号-11
声明:本网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