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日期:2022/01/08 18:36作者:人气:
导读:在“青年普法志愿者 法治文化基层行”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2021年11月29日) 同志们: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采用线上方式举办地方法学会“青...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采用线上方式举办地方法学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在法治文化基层行座谈会、在北京调研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时的讲话精神,交流学习各地方法学会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动基层行活动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会议原计划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因疫情影响,经中国法学会党组研究,决定采用线上方式,由基层行现场推进会调整为全国性的基层行经验交流会。前期,为举办好此次会议,广东省委、省政法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张虎同志多次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并提出明确要求。广东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加班加点,细化工作方案,多次深入观摩现场指导,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党组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张虎书记,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法学会及东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大岭山法庭服务点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情况。黑龙江、河南、云南、新疆和贵州交流了工作经验。司法部杨金宇副局长、团中央陆多祥副部长作了发言,介绍了工作情况,布置了下一步工作。会后,大家还可以作进一步学习研讨,并在今后工作中互学互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宣传教育高度重视,提出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及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对法治宣传教育作出部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指出“组织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把法治元素融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今年中央领导同志在出席法治文化基层行座谈会和在北京调研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作表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的指示要求,为我们组织开展好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指南,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地方各级法学会和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要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育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要加强对法治领域错误思想观点的辨析批驳,切实维护法学领域政治安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有效开展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13年,成绩斐然、效果显著,已成为离人民群众最近、形式最生动的法治课堂。今年是“八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密结合“八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做到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宣传阐释好党的领导的宪法依据和宪法地位,宣传阐释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大意义,宣传阐释好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加快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深化依法治企,把依法解决基层群众身边事的过程变成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过程。要把宪法法律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把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自觉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点滴中养成守法习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法治防线。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依法行动、依法办事。要针对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要大力宣传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要认真学习贯彻“推进全国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不断总结完善推广梧州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经验。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强化依法治理,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要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上下功夫,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要建好用好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有效载体。要大力推进农村普法宣传力度,推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人民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让依法工作生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要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通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青少年宪法法律观念,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各项工作任务,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四川省法学会,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或单位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