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什么样的浙江?从这篇发布会文稿中读出浙江精彩!
日期:2021/11/27 09:30作者:人气:
导读:蓝蓝 : 推介和宣传一个地方,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如何讲好地方故事,可谓各有各的精彩,前面我们学过不少精彩的推介。 今天蓝蓝 推荐给各位读友的文章是, 6月24日,在浙江...
蓝蓝 :推介和宣传一个地方,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如何讲好地方故事,可谓各有各的精彩,前面我们学过不少精彩的推介。
今天蓝蓝 推荐给各位读友的文章是,6月24日,在浙江省委召开“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xinwen发布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朱国贤对浙江的发展介绍。
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着眼更大视野来思考如何进行推介工作,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总结一个地方的主要特色和工作,有助于我们观察领导如何思考谋划工作,有助于我们熟悉新闻发布会相关材料的写法。总之,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你研究学习。
为浙江的发展叫好。“公文蓝蓝 ”是以推荐。转发本文主要用于同读友学习交流成长,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大家上午好!再过6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见面,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奋斗历程,介绍在党的领导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浙江的工作很关心、很关注、很支持。借这个机会,我代表浙江省委,表示感谢!
大家对浙江情况都比较熟悉。这里,我从三个时间轴,再作些介绍。
第一个时间轴: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红色根脉”厚植浙江。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南湖红船时说:“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红色根脉”,是我们党在浙江百年奋斗征程的鲜明底色,浙江干部群众是“红色根脉”的忠实传承人、坚定守护者、自觉践行者。在这块土地上,红色资源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100年前,嘉兴南湖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第一步,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革命历程、奋斗足迹,给浙江留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为浙江人民注入了红色基因。在党的创建初期,浙江涌现出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创办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骨干,是马克思主义曙光最早照耀到的地方之一。当时全国50多名早期党员中,浙江籍党员就占了7位。《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新文化运动的多位旗手,都是浙江人。同时,浙江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省域层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百年奋斗史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也是新时代浙江最为厚重的红色资源。
在这块土地上,深深融入党的百年奋斗是浙江发展最鲜明的特征。10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浙江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内对外开放再到深度融入全球,从绝对贫困到基本小康再到高水平全面小康。进入新时代,浙江经济社会更是跑出了加速度。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迈上6万亿元台阶。2020年在疫情防控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还达到6461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浙江的发展变迁史、奋斗成功史,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块土地上,红船精神是激励浙江人民砥砺奋进最深沉的力量。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总书记概括提炼的红船精神,流淌在浙江干部群众的血液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创业创新,实干图强、担当有为,服务人民、忠诚奉献,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一条经验就是,浙江省委始终坚持弘扬红船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第二个时间轴:从新时代以来的发展看,“八八战略”引领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些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历届浙江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走上了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这里,我给大家报几组数据:一是数字经济的规模。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为7020亿元,增长了13%,占GDP的比重达到10.9%,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4.9%;二是民营企业的数量。浙江的民营企业占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的96席,连续22年都位居全国各省的首位。三是科创人才流入。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了人才的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流入率居全国第1、第2位。这些数据表明,浙江很多方面都呈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走上了更趋均衡的协调发展之路。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浙江成为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一是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2020年,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分别达到了71%和53.5%。二是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699元和319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6:1。三是区域发展相对平衡。11个设区市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缩小到1.64倍。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走上了文化强省、文化育人的文明发展之路。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打造文化高地。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标志性成果。今年推出的“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网上点击量超过30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为我省理论宣讲的一张名片。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浙江成为首个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满堂红”的省份,“最美”现象从盆景跃升为风景。在优秀文化传承利用方面,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高品质文化服务方面,《外交风云》《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今年推出《温州三家人》《王阳明》《大浪淘沙》等一大批浙产影视精品受到群众的欢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500人以上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浙江四条诗路文化带取得重要成果,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我们正在精心打造的之江艺术长廊,长廊中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之江文化产业带、南宋皇城遗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中心、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之江编剧村、网络作家村等等,之江艺术长廊将增强浙江人民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让艺术成果更多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时,之江艺术长廊与四条诗路文化带,与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交相辉映,呈现出艺术与科学在这里相逢的崭新画卷。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我们走上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我们持续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省域治理现代化向高水平推进。在去年的“抗疫”大考中,浙江率先启动一级响应,率先创立了精密智控机制,我们的健康码也走向了全国,交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分报表。同时,浙江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的省份,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食品安全县命名全覆盖、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全覆盖,这些都是浙江人能够切身感受到的。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我们矢志不渝地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大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加快建设天蓝水澈、海清岛秀、土净田洁、绿色循环、环境友好和诗情宜居的诗画浙江。今天的浙江,是一个全域美丽的大花园。2020年浙江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省控断面III类以上水质达到了94.6%。同时,“两山”转化机制不断地完善,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GEP核算标准,绿色正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走上了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发展之路。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清廉浙江建设,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以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三个时间轴:从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看,共同富裕领航浙江。大家都关注到,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表。6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开十四届九次全会,省委袁家军书记作了《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报告,系统部署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第二个百年的光荣使命,既是一张金字招牌,更是一份政治责任。
共同富裕示范区具体怎么建?省委全会细化落实中央意见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安排,用3个五年规划时间压茬推进。到2025年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率先基本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共同富裕示范区,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各方面都很关心。根据省委全会的擘画,可以预见,将呈现5幅美好图景。
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幅人人参与、各尽所能的奋斗图景。共同富裕是靠奋斗出来的。省委全会提出,要树立“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的理念、“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建共创”的理念、“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的理念,依靠创新创造、自身努力和相互帮助,走上可持续的共同富裕之路,共创幸福生活、共建美好家园。这是第一幅图景。
第二幅图景,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幅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富裕图景。共同富裕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和维护公平、实现高质量共享。实现这个目标,省委全会提出,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到202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同时,建立健全先富带动后富的新机制,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第三幅图景,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幅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省委全会提出,要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城乡新格局,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到2025年,地区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2.1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第四幅图景,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幅人民精神生活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团结和睦的文明图景。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富裕。省委全会提出,要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民精神普遍富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和睦向上。
第五幅图景,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幅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省委全会提出,要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愁、所盼,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质效提升,率先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