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XX县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工作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XX县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工作调查与思考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防范风险的基石,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XX县在全县196个村创新推行乡村社会治理“133制”,以建设和美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聚焦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一条主线,强化“三项公开”,实行“三调联动”,办好“三个活动”,自治、法治、德治同向发力,有力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进一步完善机制、提升成效,我们深入各镇街、村组和政法部门对“133制”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县委提出乡村社会治理“133制”的背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对“枫桥经验”作出批示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作出批示2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县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认真梳理总结了我县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一是农村邻里纠纷、土地纠纷、交易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增多,防控调处呈现多元化、疑难化、扩大化的趋势,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加大;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防控合力;三是治理效能有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运行中跨部门联调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网格化机制还不完善,源头破解矛盾纠纷难题还不到位;四是基层治理保障措施跟进滞后,调解经费短缺,调解员待遇落实不到位,影响调解工作积极性;五是全县信访量、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与高质量发展不相匹配。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委坚持系统思维,顶层设计,秉持不在多、在管用、能落实原则,于4月份在全县创新推行乡村社会治理“133制”,打响了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攻坚战。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一条主线”,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将社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框架。县委印发《推行乡村社会治理“133制”的意见》,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分别成立专班推进“三项公开”“三调联动”“三个活动”三项机制的落实。各镇街党委发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整合资源,统筹调度基层政法单位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乡贤能人等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各村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托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党员中心户”、“五老”,以及群防群治等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将基层治理列入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制定“133制”考核办法,严格督导、定期调度。通过县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发力,镇村具体落实,形成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报告汇报 >调研报告:XX县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工作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