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报告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时期,互联网迅速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互联网为背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育过程中应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坚守网络平台管理,同时创新教育手段,进而为新时期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提供新途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指的是在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文化主体对自己的文化产生的的自豪感和崇拜感,并能够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文化主体能对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并始终将自身文化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以自信与乐观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文明进行交流,汲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现实相结合,从而使本土文化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得到提升。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作为文化主体的大学生,表现为对自己的文化充分认识和对自己的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且能理性对待外来文化,不盲目崇拜。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的自信。
二、“互联网+”时代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首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除了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操、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实现智育和道德教育的协调发展。文化自信的培养,使大学生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红色的革命文化,体会中华人民在“长征精神”中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各种文化精神的熏陶下,让学生的精神情感和道德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念的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最根本的、最深刻的、最持久的力量来源于文化自信。”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更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是否能够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对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仅能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而且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今,大学生接收着来自网络前沿的新理念、新动态,其思维正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在网络空间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从而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报告汇报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