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到底能不能用网络新词?
主流媒体到底能不能用网络新词?
针不戳、YYDS、躺平、内卷、爷青回……这些网络新词经常被网民使用、传播,用起来顺手,说出来顺口,也很有互动感和社交感。
随着网络新词的流行,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端发布内容时,也会选择一些,跟跟潮流,希望更契合年轻用户的传播习惯。但网络新词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产生歧义、破坏语言生态等。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到底能不能用网络新词?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近期,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妇女报主任记者杨一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毅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
网络新词,反映时下的流行文化与社会情绪
当互联网成为传播主阵地,一些表意丰富、新鲜富有网感的网络新词,如YYDS、芭比Q了、爷青回、内卷、躺平……随之诞生,成为网民们交流常用的个性语言。
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新词主要有三大产生途径:
一是网络自发,多源于短视频、网络直播,如“YYDS(永远的神)”“芭比Q了(无力回天之意)”“针不戳”(真不错)等;
二是源于一些文娱作品,如“元宇宙”最早来自科幻小说《雪崩》,“绝绝子”来自热播综艺节目,“破防”来自游戏作品;
三是化用专业术语,如“内卷”原本是社会学概念,经常被化用于工作、学习竞争中,并衍生出“卷王”“外卷”“太卷了”等词。这些网络新词主要表现为英文中文化、汉语(句子)拼音缩略语、中文(方言)谐音三种类型。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主流媒体到底能不能用网络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