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突破动力,并通过产业主体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重构以及产业生态网络完善,不断引领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数字经济加快产业主体升级
产业是由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组成的集合体,因此,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主体主要是收益最大化型企业,即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寻求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的企业。但数字时代的产业主体与以往不同,主要是创新最大化型企业,即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创新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和市场边界的创新型企业,既包括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工厂等不断拓展技术边界的创新型企业,更包括平台型企业等不断拓展市场边界的创新型企业。这些创新型的产业主体,是数字经济时代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微观细胞。
新型产业主体的形成,源于数字经济引发的消费者两大变化:其一,积极消费者群体逐渐形成。互联网使得消费者愈来愈多地从生存为主的基本需求转向合作行为和深层次社交等非基本需求,消极消费者开始转变为积极消费者。所谓消极消费者,是指受收入约束更倾向储蓄而不愿意消费或不愿意进行消费评论的传统消费者。积极消费者不仅乐于消费,通过网络搜索主动获取信息,而且能够通过网络主动发布信息,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消费体验。其二,积极消费者可以相互联合。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愈来愈多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络即时传播,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对称地接收信息,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展现形式更加丰富、传播范围显著扩大,积极消费者可以通过团购、消费社区、社交媒体等实现联合,形成强大的议价能力和优势。当信息不对称下分散的消费者转变为信息对称下联合起来的消费者群体时,消费者逐渐形成一种市场势力。由此,传统工业经济理论下生产者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逐渐被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谁占主导的供需竞争关系所取代,出现了“传统手表行业被手机等非同行替代”的新情况。为应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巨大变革,产品型企业开始由生产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比如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是依靠扩大广告投放,而是借助市场端的大规模粉丝流量,来驱动和引导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开始从产品内发展拓展为跨产品外溢,比如某些手机厂商在规模扩大后并没有继续在手机产品内扩张,而是依托本品牌粉丝的市场驱动,把产品拓展到电视、台灯、汽车等多种领域,从而一头连着广大的粉丝,一头连着生产,以这种平台方式直接实现了供需对接。数字时代的产业主体将生产和消费集聚在同一平台之上,形成供需精准匹配的优势,而且加入平台的企业和消费者越多,规模优势越明显,进而显著改变了工业经济条件下产业主体仅是生产组织的底层逻辑。此时,平台型企业不仅是一种生产载体,更成为一种消费引流的载体,构建了流量生成、精准引流、订单生产、全面创新的供需闭环。以往以供促需、先供后需的产业发展逻辑转变为供需适配或供即是需的新逻辑,这将从底层逻辑上更好地规避产业产能过剩等风险,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