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分类:综合其他 时间: 2025-02-02 10:00:05 浏览: 作者:小编

 

着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着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实现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首先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2023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高达95.7%,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第一次泛在可及的教育。因此,着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就需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优化教育人才的配置:通过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等办法,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流动;通过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协调好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教师的待遇,实现优秀教师的合理分布。优化教育经费的配置:通过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放力度,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缩小各个区域、城乡间的办学条件、上学条件差距;通过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确保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群体同等享有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基础设施的配置:通过切实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通力合作解决好教育硬件建设问题,健全偏远地区校园基础设施如校舍、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建设;通过实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配备,与时俱进提升义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办学条件和水平,使不同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办学教学水平得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加强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巩固校外治理成果;根据“双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探索更加有力有效的工具和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推动科技赋能等举措,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确保校内教师能够“教足教好”、学生能够“学足学好”;全面落实实践育人的要求,深入落实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以此增强终身教育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广泛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义务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提供包括作业辅导、素质拓展、体育锻炼等在内的多样化课后服务内容,增强义务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如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拓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渠道;通过规范课后服务,确保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同时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确保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着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