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分类:综合其他 时间: 2024-01-18 16:00:32 浏览: 作者:小编

最近,看了一部震撼我良久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这是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的是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6年发生的事情。

短短的6年,却是不平凡的6年。在这6年里,让我认识了一大批青年榜样,有带头组织学生运动的赵世炎;有吃得苦、为人正直、有理想、有组织能力,最后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陈延年;有坚定传播着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宣传新思想,鼓舞人民在觉醒的道路上前进的邓中夏;有为国一夜白头,血书讨公道伐正义的郭心刚等等。一群有志青年聚集在一起,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混沌中上下求索。

电视剧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等同盟国战败,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参加。但会上日本却提出要把胶州让与日本的无理要求,外交官陆征祥在会上严重抗议,并提出一份长篇说帖说明理由。主持和会的美、法、英、意等国对此均作壁上观,说帖终被搁置。那一幕让我深深感受到弱国无外交,四处求助换来的是轻视,连一个警卫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

而与此同时,因巴黎和约,“五四运动”在国内爆发,从学生游行、罢课,发展到工人罢工,22个省、150多个城市予以响应,爱国斗争的怒火燃遍全国,人民纷纷要求“拒签巴黎和约”,“收回山东主权”。众多学子被关押、殴打,但这并没有浇灭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明知上街抗议会被捕被打,但是仍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走向街头。直到后来实在没地方关押学生,警员们不得已,实行不再逮捕上街抗议的学子抓住了只殴打的策略。这一幕,让我看到了一百年前,那群青年们为国家为民族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直到今天也同样深深感染着一百年后的年轻人。

北大校长蔡元培说过:“如今,国家已经到了存亡绝续的危急时刻,我们每一个北大学子都应该挺身而出,为挽救国家的危亡,做先锋。我们要唤醒民众,敦促政府,拒签这个不平等的巴黎和约,捍卫我们的主权。”一字字一句句,铿锵有力,直指人心。

望着这片明亮安静的天空,我不禁想到,在那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时期,正是有那些敢于撕破黑暗的革命者们,他们少年时代的觉醒,为年少的我们换来一张张安静的课桌。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历史的壮阔画卷里,他们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为新时代的我们树起青年之榜样!

 

文稿预览结束,查看原文请点击下方加入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1. 本文稿内容较多,请先下载后再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综合其他 >《觉醒年代》观后感​​​​​​​​​​​​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