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聚焦解决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者政策不熟、经验不足、办法不多等问题,以“社区名师工作室”为实体支撑,着力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搭好平台,打造实训基地。一是整合场地资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训基地,整合串联社区党校、社工站、小区党群微家等就近“5分钟资源”,吸纳街区、楼院、商业体等实景演练功能区,构建起“一中心多场景”的工作室运行平台和多元化实训场景。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项目整合一点、社区自筹一点、党费补助一点”原则投入市县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整合盘活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等项目资源,按照有场所、有标牌等“六有三化”标准,近3年投入资金780余万元用于工作室建设。三是整合师资力量。采取组织推荐、“以贤荐贤”等方式,聚焦党务能力、治理能力、服务水平等择优聘任中级社工师、社会组织负责人、驻区单位业务骨干等57名治理人才,优化组建6支导师团队,构建起“类别多样、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多元化跨领域师资体系。
健全体系,规范运行管理。一是规整运行机制。统一制定工作室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明确由各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建立“通识+专题+研讨”3类授课模式,形成“跟岗历练+导师帮带”2套实践模式,制定积分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理论讲授、实操提能、评价反馈的一体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帮带机制。“一人一档”建立学员成长档案,常态化开展“名师圆桌会”,围绕物业矛盾化解、违建劝拆等难点工作,情景式、案例式传授“业委会组建”“三事分流机制”等经验做法,推动社区治理骨干由“专岗专能”向“全科全能”转变。三是严格管理机制。创设“建育管培”全链条培训流程,制定日常工作、活动纪实、跟班学习等8项工作细则,探索实施“优进弱出”长效机制,确保师资良性循环,为实训基地高质运转提干劲增动力。
精炼课程,做优培训资源。一是下沉一线树典型。把一批基层共性问题“解题技巧”写入教材、搬上讲堂,组织“书记坝坝会”“网格传声筒”等特色活动,与社区书记、网格员等一线群体面对面交流,把一线做法编写成鲜活度高、实用性强的教学课程,45名典型案例经办人当上“主讲人”。二是团队协作研好课。实行“集体备课+磨精品课”模式,突出有理论研析、有案例做法、有工作启示“三有”标准,发挥名师自身特长优势,组织师资团队联合试讲、交叉互评、综合评选,根据社区工作者需求“量身定制”62门基层治理优质精品课程。三是片区联动促共享。探索“片区师资共享”机制,各社区按需精准“点单”、区级统筹课程“配送”,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乔剑等24位名师纳入“共享区级名师库”,储备“楼栋长组建实务”等32门特色课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交流发言 >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