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稿汇编(10篇)
把脉“山水意” 绘写新篇章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025年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再动员,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化为自觉行动,用实际成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护好山水根脉,留住“山川有灵”的生态魂。“山水有情,草木知恩。”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而守护自然的根本在于对生态底色的长久呵护。从层林尽染的深山林海,到波光潋滟的清澈溪流,处处跃动绿色脉动。正是无数干部群众的点滴付出,构筑起这片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景。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把生态治理放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在山地整治中,要推进“恢复+美育”模式,让裸岩荒山重新披上绿色衣裳;在水系治理中,要构建“拦截+净化”双机制,让受损水体焕发生命活力。更要破除“发展即开发”的思维误区,建立科学的生态评估与干预机制,引导地方发展向低碳转型、绿色提质转轨。在体制设计上,应当完善生态绩效评价制度,把植被恢复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倒逼“生态红线”守得更牢。在技术路径上,要推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运用遥感监控、无人机巡护等手段,实现生态保护从“看得见”到“管得住”的升级,确保生态根基愈发坚实、底色更加鲜亮。
打通山海经络,催开“风物自芳”的发展枝。生态之美,若不能带动经济之兴,便难以持续;而绿色发展的本质,是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林海之间发展生态农旅,在清水之滨布局绿色产业,美丽中国的宏图中,正悄然铺展着一条条“以绿生金”的发展路径。党员干部要善作生态资源的“唤醒人”,激活那些尚未开发的自然资产:在高山林区推动“药林共生”、发展“森林经济”,让绿叶背后闪耀金光;在水域腹地探索“水产养殖+生态休闲”模式,实现从一产延伸至三产的跨越升级。应当立足区域特色,打造“原产地+原生态”的品牌优势,推动本地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走出山门、走向市场。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通过发展精深加工、拓展电商销售、融合文化创意等手段,让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更宽、渠道更多、群众收益更高。更重要的是要健全绿色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和产权流转制度,推动碳交易、用水权交易等绿色金融创新,让生态保护不仅有“公益账”,更有“收益账”。
2. 为防止用户资源被随意传播,本站部分文稿需要会员才可阅读或下载,请予谅解与支持!
3.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公文汇编 >学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