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No9:怎样处理和防止领导工作的随意性
日期:2021/06/02 14:28作者:人气:
导读:蓝蓝 :向各位读友推送系列机关工作经验文章,主要服务机关新手小白更好地适应机关,茁壮成长。本系列除一些“新鲜可人”的文章外,更注重对茫茫文海中过去一些经典文章的“打...
蓝蓝 :向各位读友推送系列机关工作经验文章,主要服务机关新手小白更好地适应机关,茁壮成长。本系列除一些“新鲜可人”的文章外,更注重对茫茫文海中过去一些经典文章的“打捞”,很多文章百度是搜索不到的,书店也难以买到。非常珍贵。
本系列文章将从分享李喜群老师主编的一本书开始,通过一点一滴的知识讲解,让你对机关生活更有体验、快增经验,助你少走弯路。
本系列文章为“键盘敲击”辛苦而成,为“”公众号整理首发。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望读友们指出,共同学习成长。
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按规律办事,防止随意性,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机关工作也不例外。事实上领导大部分都能够按规矩办事,但由于摊子大、头绪多、涉及面广、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个别领导工作随意性大,从而导致基层工作出现忙乱现象。
为此,基层同志颇有微辞,说机关“计划不如变化快,变化不如电话快”,为此常向机关提意见。对基层的批评,一些机关同志也是满腹的牢骚:“我们也希望基层按计划开展工作,不愿看到基层出现忙乱,但领导这样布置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办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领导机关计划统筹不好,势必造成基层忙乱。导致基层忙乱,有领导的责任,也有机关的责任。一些机关同志认为,机关干部就是原原本本的执行领导的命令、指示,一切工作都是根据首长的意图来实施,造成基层工作忙乱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有这种认识的同志委实只把自己当成了领导的传话筒、录音机、笔记本,忘记了机关干部的职责,丢掉了机关工作者的协调组织职能。其实,尽管领导在工作中会出现随意性,但只要机关干部善于协调,还是能够解决好基层忙乱的问题。某部一位作训科长对此深有感触地说:“要处理和防止上级领导工作的随意性,防止基层工作忙乱,机关必须做到‘红灯绿灯都要亮’。“红绿灯”是交叉路口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证。在交叉路口,如果没有设红绿灯,轻则容易发生交通阻塞,重则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工作中,领导的决策要依靠机关来传达落实,基层的问题要依赖机关反映报告。可以说机关掌握着工作的“亮灯”大权,工作只有经过机关“红绿灯”的调控,才能保证领导的决策在基层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促进工作的落实。反之只会给基层工作造成忙乱。要处理和防止领导工作的随意性,避免基层忙乱,机关必须做到适时的开关“红绿灯”,做到“红灯绿灯都要亮”。实际工作中,我们机关的一些同志对领导随意性的工作往往乐于亮绿灯,而不敢亮红灯,这只会造成工作碰车,引起基层忙乱,让基层无所适从。为此,为了避免发生各种“交通事故” , 机关干部对待领导的命令、指示要坚持“红灯绿灯都要亮”,尤其必须提高对亮红灯的认识。对于大多数机关干部而言,开绿灯顺理成章,开红灯总有些勉为其难,有的明知基层的工作会出现忙乱,也不及时“亮红灯”。其主要原因是存有三怕:一怕扣帽子,对领导的指示、命令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担心领导给自己扣上“服从意识差,干工作说说讲讲”的帽子。二怕打棍子,对首长的命令做了适当调整后,工作出现偏差、疏漏,担心挨棍子。三怕丢面子,有的机关干部把领导的命令当“圣旨”,即使自己有主意有建议,由于担心领导训斥、批评,甘当传话筒、留声机。机关干部要牢固树立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良好作风,“红灯绿灯都要亮”,努力提高亮红灯的素质,消除亮红灯的模糊认识,做到敢于说“不”,善于叫“暂停”。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自身素质过硬是执行好上级意图的前提,是理清工作头绪的基本功,是把握各级领导命令、指示重点的基础。机关干部能参善谋主要体现在积极主动替领导想办法、出主意等方面。如果自身素质不强,不但起不到助手的作用,有时反而会给首长添乱。所以,机关干部应努力加强机关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二要吃透精神,搞好结合。机关干部是首长联系基层的桥梁,是首长的左臂右膀,只有对基层的情况烂熟于胸,才能把上级的指示与基层工作有机地结合,才能协调好领导的指示命令在基层落实,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领导意图。三要忍辱负重,不怕丢官。机关干部担负上请下达,组织协调、贯彻落实首长指示的任务,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纸漏和错误,也避免不了领导的批评,有时还需承担一些责任。所以,机关干部一定要树立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荣誉面前主动谦让,在责任面前主动承担。同时还要有给领导提建议不怕丢面子,不怕得罪人,不怕丢官的精神,在具体工作中要有“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和求真务实作风。“红灯绿灯都要亮”,要注重亮红灯的方式方法。不管怎么说,亮红灯总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让受阻对象心平气和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领导的指示在红灯面前“停车或缓行”应着重把握三个环节。其一,要把握“亮红灯”的对象。领导们大多希望自己的指示能尽快得到落实,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分轻重缓急的笼统执行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有序的落实领导指示,必须针对不同对象“亮红灯,开绿灯”。开绿灯的对象是先主要工作后次要工作,先当前工作后后续工作。亮红灯则反其道而行之。另外,对有悖条令条例的一些上办法、上规矩,不符合上级指示精神的一些过激过偏意图,以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应该“亮红灯”。其二,要把握“亮红灯”的时机。一些领导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提前量打得过多,本来 3 天能完成的,他却做了 7 天的计划,这时应适时“亮红灯”。有些领导自我意识较强,本来他的工作只属于一般工作,部队又正在完成重点工作,他却不适时机的下指示,这也应该“亮红灯”,等重点工作完成后,再开绿灯。个别领导下基层较少,对具体工作不十分了解,下达的指示脱离实际,这也应该“亮红灯”,并用大量的事实和调查研究情况做好说服工作。其三,要把握好“亮红灯”的火候。所谓火候,就是最佳的时机和场合。“亮红灯”最佳的火候首先是在协调会上。协调会上,各部门领导和首长都在,此时可以将工作重点和难点解释清楚,使与会者一目了然。“亮红灯”自然能博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其次是领导的命令、指示酝酿时。这时,工作安排都只是预案,没有形成正规文稿,在这时“亮红灯”好修改,也好重新准备。再次是在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安排不妥有所觉察时,在这时提醒领导,趁热打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办法,这时“亮红灯”同样能阻止领导工作的随意性。最后是应该把握好“亮红灯”的分寸。首先是语言的分寸,虽然是给领导“亮红灯”,但不能得理不饶人,作为部属始终应该用请示报告的语言同领导协调,做到谦虚谨慎,向领导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工作,用委婉的方法,侧面的劝说,让领导自动“亮红灯”。“红灯绿灯都要亮”,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机关干部要努力使绿灯常亮,以确保领导的指示要求落实得畅通无阻,在必要时也不妨把红灯亮起来。 “在看”